“深度营是我做新闻的起点”
“在这里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”
“这里是我的同温层”
......
夏天,关于散文与柠檬、想象与永恒。我们的故事,也于盛夏开启。
行至山回路转处,我们悄然相见,命运是如此奇妙。
我们来自天南地北,因为同一份热爱相聚于此。无数个日夜,我们隔着屏幕相谈甚欢,在这里重提“勇气”与“理想”,让我们所热爱并珍视的事物在这里长存。
我们抵达真实,在彼此的世界里成为更加具体的人。每一次合掌,手心的纹路紧密贴合,汇聚成可以抵抗虚无的力量。
寻找
展开剩余94%同温层
拍下每一张照片
定格 我们的一颦一笑
凝住 今日怎样好
1
@平思涵
在北京,和显玲姐,10姐姐,还有几位师哥师姐
2
@陈琳琳
在去年八月份的北京和大家见面了!爱大家
3
@蒋宇恒
在南京,和显玲姐、十四期的奕忻、钟灵,十二期的晨溪、韩笑姐,我的两位同班同学,以及前几期深度营的前辈和一些记者老师!非常愉快的见面!
4
@黄炜彤
在一次聚会上与深度营结识的小伙伴们见面,熟悉的头像在现实中出现,非常惊喜!非常激动!
5
(陈书扬占的位置)
@陈书扬
这里有十四期的炜彤老师和我、十五期的煜敏老师和柏涵老师、还有后来报名十六期的同学与我们的朋友们——其中煜敏老师更是连夜坐火车赶来!地点正在显玲姐的大本营: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艺楼!
6
@林雨萱
在北京面基参加解困年会,见到了显玲姐,爱每个人!
相遇是——
彼此点亮
每一次交谈都能长出新的枝叶
我们让彼此生长 繁茂
这就是相遇的意义
点击关键词展开故事!
↓↓↓
01
联结
@刘俐杉
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
刘俐杉
还没进深度营就见到了十三期的舒雨,当时是第一次线下采访。结束之后我们聊了很久,聊新闻,聊未来规划。后来,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。
第二次是在互访时,和我的互访对象宋宇玲线下见面。我们并没有准备提纲,而是像见了很多次面的朋友一样自然地聊天,聊我们的过去,聊我们的成长。
第三次是和王泓鑫约着一起去看电影,看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纪录片电影。我们一起约着吃饭,聊姐偶,聊女性主义,聊爱女文学。
第四次是在线下实习的时候,和沛琪一起在南都加班到九点多,一起剪视频。其实我们去年在调研中国的现场有见过面,只是还不是很熟,而这次一起实习让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。
这一年陆陆续续见过一些深度营朋友,发现有些时候还是得线下见面。我们线上都相处得很好,而线下见过面后,又能从对方身上发现此前未曾察觉到的闪光点。
02
越来越好
@木雨杏
木雨杏
没想到和我联结最多的小伙伴,是伍颖欣,我经常叫她伍老师。伍老师是我在深度营的第一个合作伙伴,也是我面基过的唯一一个十四期的朋友。
入营的第一个选题做的是媒笔记,记得我们俩会打电话讨论修改,熬夜到凌晨。伍老师是一个细心的人,她会反复斟酌一段话里的一两个字词。在与她合作的过程中,我也学习到了关注细节的重要性。
后来,我们一起进了运营组组长的群,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。伍老师,还有琳琳,我们会一起策划推文,遇到突发事件时也会及时帮助彼此。我们会聊近况、聊未来,最长的一次,我们聊了近三个半小时。
第一次见面,我们吃了一家云南菜(不太好吃,本云南人认证),聊了很多在深度营的感受,感叹时光匆匆。想想线上一年,终于在线下接触到具体真实的人,感受完全不同,心里依然很激动。缘分真的是一个奇妙的东西。
很开心在深度营有这些羁绊和回忆。希望深度营的小伙伴们无论在哪里,都能顺心顺意!
03
志趣相投
@温馨
温馨
十三期的付雨洁同学是我第一次独立操作选题时的编辑。那篇稿件,她帮我看过框架、听过回放,又在写作阶段多次帮我纠偏。从这篇稿件出发,我们建立了很好的信任感。
2025年2月底,雨洁在苏州个人旅游,途经上海时我们一起见了面,在饭桌上聊了与个人发展规划相关的很多事情,还临时起意约了一天去迪士尼乐园玩耍,这也是雨洁第一次到乐园玩耍的经历。
总之,这次见面于我而言非常开心与宝贵,能够在深度营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。
04
同温层
@叶沛琪
叶沛琪
大学是迷茫的时期,很庆幸可以被深度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托住,我无数次感慨:这里是我的同温层。
在这里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除了接触稿子之外,我们经常说天说地。于是在这里想提一下我们「两眼一睁就是干」三人组。
我、奕忻、罗杰,因「记者进化论」做题而相识,后来又一起成为「面面俱到」的统筹。于是我们总在三人小群里聊天聊地,虽然素未谋面,可一直感到亲切。
第一次线下见面是在去年11月调研中国十强现场,我从广州跑到深圳,见到了西装革履的罗杰,线上的他在我眼前变成了真实的、具体的人。我们从致艺楼走到文山湖,我们剥出无奈与迷茫,然后一致确信:“有些事情是因为有人相信才存在”。
和奕忻的相见则是在今年一月,我牵着她的手,小小的很温暖。我们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上,直到跟她告别。后来寒假,罗杰去北青深一度实习,在出租屋里,我们开着抖音直播七嘴八舌地聊到半夜,在寒冷的冬夜里,一些言语的吐露可以传递温暖。
今年春天我经历了生长的阵痛期,然后小心翼翼地问罗杰:“我可以去深圳找你吗?”他欣然答应。天地广阔,我常常会有迷失感,可在这里能被人托住、被人惦念,这感觉真的很好。
写到这里想一个有趣的事情,奕忻读汉语言,我和罗杰都是转专业到新传——我们都是为了新闻而来,殊途同归。
我们约定好要在南京的秋季再相见。我相信,只要想念,一定会再见。
05
引路人
蒋宇恒
和大家不一样,我想分享我和一位十二期小伙伴的故事。她叫王天越,是我的同班同学,也是我学新闻的引路者之一。我能下定决心来参加深度营的招募,也是因为她的推荐。
我们俩初识是在网上。那会儿我还在商院,为了转专业到文院而努力。可我努力了大半年,离转专业考试还有两周时,新发布的规定让我失去了到文院的资格。因为在长期地阅读,我反而在这种濒临崩溃的时刻能保持一份坦然。
简短思考后,我选择尝试转入自己这一年接触较多的新传院,同时也在转文院的群里分享了一些自己整理的资料。这时有很多人加我QQ,其中就包括我后来的同学和挚友王天越,她当时也想试试转文院。
最终我来到了新闻学,她留在了新闻学。她说她也挺喜欢新闻的,所以这个结果对我俩来说,都还算不错。
那个暑假,我在试着摸到一些新闻的门边,而她成为了深度营十二期的运营组成员。那时,我总是能看到她在朋友圈分享报道和新闻的操作方法论,还有她在贵州支教的生活。因为她的分享,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解困式报道的概念,让我对新闻有了更多好奇,也埋下了一年后我加入深度营的种子。
一年过去,我们成为了合作默契的同学,更是互相信任的伙伴。她在学新闻这条路上取得了更大成就——参与的报道被南风窗转载,参与的团队进入调研中国的百强、十强——而我对于前路更加迷茫。
又是一年暑假,我受天越的影响,也参加了支教,我们在同一个组织的不同小队,每天都会交换各自情况。十四期开始招新时,我不知道自己还是否该学新闻,但深度营是我很喜欢的平台,而她鼓励我去争取一次。一向不太会争取机会的自己,也在那一刻下定决心做出一些改变。最终,我幸运地成为了深度营十四期的成员。
加入深度营之后,我会更频繁和她交流对新闻报道的思考,以及如何找到自己打开深度营的方式。受天越的影响,我也参与了解困式报道相关的采写工作。
在深度营里,虽然跨越两期,我们依然有过不少合作。在一篇稿子需要寻找编辑时,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去问她,她也爽快地答应了。那篇稿子联系不上其他采写伙伴时,也是天越一直陪着我,一起进行修改,直到其他伙伴重新上线(虽然很可惜稿子还是被放弃了)。
天越在我心中,既是伙伴,又是引路人。她带着我走近新闻报道,带着我在支教中学会和孩子相处。她给了我去争取机会的勇气,带着我找到打开深度营的方式,作为编辑帮助我写出更好的稿件。
在“调研中国20年出版小组”向深度营同学发出合作邀请时,天越又一次邀请我和她去做“短期支教小组”这个专题的采写任务。她说,对于我们两个参与短期支教的人来说,做这个采访是很有宿命感的事。但当合作者名单公布时,上面有我的名字,却没有她的。
想起当初是天越给了我争取机会的勇气,这一次我要用这份勇气帮她争取。我找到了和我合作写稿的甘煜敏,跟她说,我想帮天越争取一次一起写稿的机会。玉米也是特别好的人(现在跟我们也是特别好的朋友!),她毫不犹豫答应了。
于是,我准备好措辞,就去找榕珊姐争取了。感谢榕珊姐和显玲姐,天越也加入到了我们的采写队伍中,我们三人一起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对话稿。
我说,深度营是真的有在改变我的人生轨迹,而促使我加入深度营的天越,也同样对我有着重要的影响。很高兴在学新闻的路上能有这样一位挚友,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,永远是追逐理想的同行者。
06
能量
@潘奕忻
潘奕忻
简单写写我跟叶老师和苏老师的故事。
我们一起做了各自在深度营的第一篇稿件。这篇稿子可以说贯穿了我的整个大三上学期,从拟定采访提纲到准备外围采访,再到线上线下的四次约访,我们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起来。
工作之外,我们偶尔会通话吐槽生活日常,交流实习心得,也会往群里扔乱七八糟的表情包、随时随地输出灰头土脸的自拍。很幸运在深度营遇见这两位战友兼伙伴,我们的对话总让我感到松弛和安心。
这段过于正经而显得有些无趣的平铺直叙也许很难概括“我们的故事”。今年生日的凌晨,我和群友一起相聚在直播间,听他们给我唱生日歌,一直聊到凌晨三点。
一周后,我和叶老师在广州顺利面基又匆匆告别,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那种一见如故的兴奋感。在很多这样的时刻,我被他们的“能量”感染,被他们的真诚打动。
不知不觉就认识一年啦。这个夏天里,我们也在各自经历着不同的迷茫,那就希望我们的念想都有回应,希望未来还能继续同行,也希望线下三人合体的那一天早日到来´•ﻌ•
07
再相见
(南都实习小分队)
@周彩艳
周彩艳
我想分享我和沛琪的故事。
我们是彼此的互采对象。第一次互采,正好是我去广东的时候,刚到我妈的小出租屋,我们就开始电话采访——与其说是采访,不如说是聊天。我们聊了很久,非常畅快。
在互采准备阶段,沛琪还通过雨洁来了解我(雨洁是十三期的成员,也是我的同学),感觉沛琪真的很认真、很细心。
除了互采的电话,沛琪还给我看了她写的一篇随记。印象非常深的是,她在里面写道:“我与我周旋久,宁做我。”哪怕只是通过电话和文字,她的个人经历和故事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大的勇气和坚韧的力量。
2025年1月,我前往广州南都实习,在车上收到了沛琪的信息,她也在南都实习!很令人惊喜的消息!
在南都线下见面的时候,她比想象中更惊艳到了我。
我喜欢薛之谦,沛琪给我推荐的《野心》我也时不时放着听。每每听到这首歌,我总是想起那个勇敢坚韧的叶沛琪。
期待未来再见,也祝我们越来越好!
08
感谢
孙淼
说实话,由于自己在现实生活里忙于实习、作业、比赛等一众事情,我这一年中似乎没有与深度营某位特定的朋友建立紧密联结。但在做题、约饭的过程中,我确实有享受和大家相处的时光,在此想一并向大家表达感谢!
按时间线来,先要谢谢宇恒,互采的时候能感到你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,也因为你的描述让我对成都美食一直心存向往。前些天因为你的期末作业,你私信我cue起入营的互采,让我突然觉得,某些时刻的任务或许也像一个接触点,而人与人的关系可以从点开始,以时间的纵度延伸。
第二个要谢谢琳琳,一起做结营推送的时候,我感觉到你是一个很负责的女孩子,绝对是我小组作业里愿意合作的搭子,也祝你结营快乐!
接下来,要感谢与苗睿姐、林蕊、子雯姐和梁栋的人大小聚。说来我不是一个巨e的性格,能第一次跟各位见面吃饭就很愉快,对我而言,也可以算作一份鼓舞!也很高兴在人大的秋天,收获了枫叶下美丽的照片。
祝愿各位前程似锦!
最后想谢谢一起做题的吴越,跟吴越一起做了记者进化论的稿子,在3个小时的采访里很感谢Zoey姐的善意和坦诚,还要感谢稿件操作时吴越的支持和编辑康康姐的负责,以及push接生这篇稿件的各位编委老师。
种种原因,遗憾在14期未能和更多的朋友们有过更深的接触连接,但依然希望以后读到的深度好稿里能看多多看到各位的名字!除了稿件的深度,也欢迎大家跟我线下约饭,积极拓宽社交关系的深度哈哈哈!最后由衷祝福各位朋友,结营快乐,理想长鸣!
照片说了很多 把夏天灌得盈满
影像也许会消失
回忆也许会褪色
但此刻永恒
愿每位十四期的小伙伴
携着一篮的丰收
奔向更广阔的天地
发布于:山西省配查信-杠杆策略-线上配资炒股网站-炒股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